在影片的世界里,無量仙翁的每一個決定和行動都對各方勢力的命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表面上,他指揮哪吒關閉了一家沒有執照的小食堂,搗毀了一個私自辦學的地方,并收回了一個重要的國土資源礦山。這些行動看似是為了維護秩序,實際上卻體現了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固有觀念。這種思想深深植根于他的行為準則中,無論面對的是土撥鼠的弱小、申公豹的忠誠還是石磯娘**與世無絕,都無法改變他的立場。
回憶起影片中的土撥鼠,它們的形象令人難忘:每天手持破碗,身著補丁衣,用石頭堆砌成灶臺,鑿石為鍋,顯得既呆萌又脆弱。它們的一天忙碌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它們的價值在于強大的繁殖能力,這使得仙界對其垂涎三尺。土撥鼠被煉制成丹藥,不僅數量充足,而且其繁殖能力也被視為一種珍貴資源。一代又一代的土撥鼠就這樣被收割,毫無反抗之力,成為仙人們取之不盡的原材料。這一情節不經意間觸及了觀眾內心深處對于不公平待遇和社會現實的共鳴。
另一方面,申正道作為申公豹的父親,因其培養出第一個妖族神仙而聲名遠揚。他開設的《神仙培訓班》項目期期爆滿,吸引了眾多妖獸前來學習升仙之道。申正道為人正直,以身作則,致力于教化妖獸們走上正道。然而,在無量仙翁的眼中,申正道不過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工具,通過操控申公豹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申公豹及其弟子們成為了權力斗爭中的犧牲品,被迫執行許多見不得人的任務。
在抓捕申正道之前,無量仙翁已經策劃了一場血洗陳塘關的陰謀,意圖嫁禍給龍族。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權力濫用和偏見帶來的壓迫。影片通過無量仙翁的行為,深刻批判了因成見導致的社會不公。像申正道這樣的妖族悲劇并非源于他們的過錯,而是由于強加的“原罪”。這種對偏見和壓迫的揭露,呼應了經典文學作品如《西游記》中類似角色的隱喻,進一步加深了影片的思想深度和社會批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