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客廳里,小喜捧著iPad的手指突然頓住。屏幕上的微信聊天記錄像一把鑰匙,突然打開了塵封二十年的家庭檔案——"爸爸當年在技術科評職稱輸給李叔叔,真是因為那臺故障的離心機?"這條來自家族群的匿名消息,讓00后女孩的瞳孔瞬間放大。
公司茶水間的玻璃幕墻映出小喜恍惚的身影。她想起上周末家庭聚會,李叔叔演示最新研發的AI模型時,父親握著紫砂壺的手背青筋突起。兩位中年男人在陽臺抽煙的背影,在暮色中凝固成某種無聲的較量。此刻手機推送的"某高校教授學術造假"新聞,更讓當年的職稱評審疑云蒙上新的陰影。
抽屜深處泛黃的相冊揭開更多線索。1998年市科技館落成典禮上,父親和李叔叔并肩站在首排的照片里,兩人胸前的工牌還印著相同的單位編號。但次年春天的團建合影中,李叔叔的工裝已換成深藍色——那是晉升高級工程師的專屬制服顏色。
當小喜以"幫學校做職業調研"為由敲開技術科退休科長的家門,老人摩挲著當年的值班日志,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異樣:"那臺進口離心機的報修單,本該由我簽字確認……"話到此處戛然而止,窗外的梧桐葉沙沙作響,掩蓋了茶幾上茶杯輕微的顫抖。
家族群突然彈出新消息:"小喜你這丫頭,查崗查到技術檔案室了?"李叔叔的調侃帶著不易察覺的緊繃。幾乎同時,父親的視頻邀請在手機屏幕亮起,背景里隱約可見書架上那本機械故障診斷學——正是二十年前改變兩人命運的專業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