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這個擁有10億級日活躍用戶的社交平臺,正引領大眾邁向AI時代的新篇章。近日,騰訊AI助手“元寶”迎來重大革新,宣布同時兼容混元和DeepSeek兩大模型,讓用戶能夠在這兩款頂尖模型中自由切換。此舉使得騰訊成為業內首家將DeepSeek融入其主流產品的公司,標志著大廠在AI大模型領域的開放與兼容邁出重要一步。
不僅如此,騰訊旗下的企業微信以及熱門戰術競技手游《和平精英》也相繼宣布接入DeepSeek,進一步擴大了DeepSeek的應用范圍。這一系列動作,仿佛是大廠們在AI大模型時代打破壁壘、攜手共進的縮影。
DeepSeek正成為大廠們的寵兒,不僅騰訊向其拋出橄欖枝,百度也緊隨其后,宣布旗下搜索和文心智能體平臺將全面接入DeepSeek。據不完全統計,包括百度、騰訊、字節跳動、阿里、華為、京東等在內的主流大廠,均已在其體系內融合DeepSeek,這股潮流甚至蔓延至汽車、能源、金融、云計算、通訊等多個行業。
過去,大廠們習慣于筑起高墻,彼此間存在明顯的界限。然而,隨著AI大模型的興起,大廠們開始打破這些壁壘,共同擁抱DeepSeek。這背后的原因復雜多樣:一方面,DeepSeek以開源的方式為各行各業提供了便捷且高效的工具,讓巨頭們能夠更容易地打造適合自己的AI新工具;另一方面,DeepSeek的火爆也帶來了龐大的流量和機會,大廠們希望通過接入DeepSeek來分享這些紅利。
以騰訊為例,DeepSeek的接入不僅豐富了其產品的功能,還為其帶來了更多潛在用戶。一些原本對AI不太了解的新用戶,可能正是通過微信接觸到了DeepSeek,從而打開了AI大模型的大門。DeepSeek的火爆還帶動了騰訊股價的上漲,為騰訊帶來了更多資本市場的認可。
然而,盡管大廠們都以實際行動接入了DeepSeek,但與其自研大模型相比,DeepSeek更像是一個“干兒子”,而非“親兒子”。大廠們在接入DeepSeek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自研大模型的研發。以騰訊為例,其不僅接入了DeepSeek,還在加速推進自研大模型混元的升級和公測。
在百度,搜索和文心智能體平臺雖然接入了DeepSeek,但并未完全取代百度的自研大模型。用戶在使用AI功能時,仍然可以選擇基于百度技術和算法的模型進行回答和交互。這表明,大廠們在接入DeepSeek的同時,仍然保持著對自研大模型的重視。
字節跳動在接入DeepSeek的同時,也在加強其自研大模型的研發。據悉,字節跳動內部正在加速推進AI新機遇的落地,并計劃推出更多自研大模型來應對市場競爭。
DeepSeek的火爆給大廠們帶來了壓力,也帶來了動力。一些原本在AI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大廠,開始反思自己的策略,并加速推進自研大模型的升級和開源。例如,百度宣布將文心大模型4.5開源,并計劃在未來推出更多開源計劃;阿里則繼續強化其開源路線,旗下通義千問大模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群之一。
在這場AI“賽馬”中,大廠們紛紛亮出自己的底牌。騰訊不僅接入了DeepSeek,還計劃將更多自研大模型推向市場;百度則在開源和閉源之間尋找平衡,試圖通過開源來吸引更多開發者;阿里則繼續堅持其開源路線,并計劃推出更多基于通義千問基礎模型訓練的AI產品。
隨著大廠們對AI大模型的投入不斷加大,市場競爭也將愈發激烈。然而,在這場競爭中,沒有輸家。因為無論大廠們選擇何種策略,都將推動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創新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