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姨母家客廳的門,仿佛踏入了一個被時光凝固的空間。褪色的碎花窗簾、斑駁的紅木茶幾,還有角落里那臺老式收音機,每一件物品都像被施了魔法,將人拽回泛黃的童年記憶。
最惹人注目的當屬那張磨破皮的墨綠色天鵝絨沙發。三十年前,姨父親手將這件“舶來品”從南洋運回,如今凹陷的坐墊上仍殘留著三代人坐臥的痕跡。掀開靠墊的瞬間,竟發現夾層里藏著一沓泛黃的信箋——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姨母與海外親人偷偷聯絡的憑證。
雕花玻璃柜里陳列的瓷器也暗藏玄機。底層那只缺角的青花碗,是特殊年代護住全家口糧的“功臣”。碗底用藍釉寫著“庚子年制”的字樣,輕輕叩擊時發出的脆響,與窗臺上風鈴的叮咚聲交織成獨特的客廳交響曲。
墻上的老式掛鐘永遠停在三點十五分。這個被表弟騎車撞歪的時鐘,意外定格了表姐收到大學錄取通知的瞬間。如今指針雖已銹蝕,每逢整點仍會發出沙啞的報時聲,驚飛落在陽臺欄桿上的麻雀。
當夕陽斜斜照進客廳,地板上的拼花瓷磚會顯現出奇異的光斑。順著光斑延伸的方向望去,壁櫥深處有個帶銅鎖的抽屜,里面整整齊齊碼著家族成員每年生日寫下的愿望清單——最上面那張,赫然是去年離世的姨父歪歪扭扭的字跡:“希望客廳永遠熱鬧”。